药理教研室
一、基本情况
药理教研室现有女教师5人,占教研室总人数的62.5%。近年来,在校党委、妇委会的关心支持下,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到创建活动中,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各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思想作风方面
全体教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平时勤奋学习各项业务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全体教师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现有俞月萍、张琦、郑鸣之、叶夷露四名党员,她们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党支部各项活动。全体教师都非常关心国家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自觉地参加各种政治学习,遵守学习纪律。能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德;能忠于职守,团结协作,具有奉献精神和良好的师德。
三、课程建设
积极开展课程建设,《药理学》课程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通过省级精品课程验收,获得优秀,200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认真做好现有的《药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实用人体机能学》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培育课程特色和特色课程。①《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以职业岗位应用为导向,改革药理学教学内容。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设计情景学习,改革教学方法。建设模拟药店和模拟药房,探索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②《实用人体机能学》校级精品课程:完成预定的建设任务并顺利完成验收;省重点建设教材《医学机能实验实训教程》正式出版;“实用人体机能学开放式书本”在2011年度高校教师教学软件评比中获一等奖。
四、实训基地建设
以药理学国家精品课程为依托,具有浓厚的教学改革意识和经验积累,拥有模拟药店实训室、模拟药房实训室、药学实训中心、形态实训中心、机能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逐步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张琦老师主持的校创优建设项目《药理学实训教学基地》顺利结题,并获专家一致好评。积极参与校生命科学馆的构思和方案设计。
五、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
注重国内外医学教学发展新动向,结合高职高专医学教学实际,开展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在实践教学、课程整合改革、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①在基础医学课程中,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改革。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及相互听课,及时查找和反馈问题、总结和交流经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引入PBL教学法,发掘学生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②积极参与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充分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③积极开展教材建设。俞月萍老师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药理学》、张琦、俞月萍老师主编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药理学》、《人体机能学》、《医学机能实验实训教程》《药理学考试指南》,副主编、参编《药理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多本。④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承担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高职高专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其它各类教改项目6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⑤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叶夷露等老师指导学生在校求真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
六、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各科研团队的建设,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并积极促使在研科研项目的实施,提高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近5年来主持科学研究课题15项,含浙江省科技厅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指导学生获得新苗计划2项,累计科研经费达60余万元。团队教师以第1作者发表研究论文近30篇,其中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均在2分以上)。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二等奖。
七、师资队伍建设
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年轻化、职称结构优质化、学历层次高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到医药相关企业兼职,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提高教师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开展各类学术讲座。俞月萍、张琦老师担任温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硕士生3名。有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坛新秀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3人、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双师素质的比例为100%。各位教师在自己的技术领域均有前沿的研究课题,能把各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带入药理学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