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备份栏目 > 巾帼文明岗 > 校级巾帼文明岗

生化教研室

发布时间: 2014- 09- 10 23: 39浏览次数:

一、历史沿革

生物化学巾帼文明岗依托于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教研室。教研室成立于2005年,生化教学团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注重团队的内涵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强化教材建设和专业实践的结合程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开展课程建设,药学《生物化学》课程2009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临床医学专业《实用生物化学》201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除承担本校各专业专科学生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工作外,于2009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承担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2013年被申报校级巾帼文明岗。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本岗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学校乃至省内兄弟院校的榜样。

二、岗员组成

经过近几年大力地实施人才引进、新教师培养等措施,生物化学巾帼文明岗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学科整体实力强,有较强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师资队伍。岗组成员年轻有活力,发展潜力巨大。

现有岗员中女性4人,占总岗人数的60%。有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1人;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1人,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2人、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1人。

三、岗长概况

生物化学巾帼文明岗岗长是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副主任王黎芳副教授,内科学医学博士。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资助对象、省级精品课程《实用生物化学》课程负责人。2011年获校巾帼奉献奖、先进个人、第四届感动医专人物;2012年获省卫生厅厅系统十名岗位建功标兵荣誉。

2006年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一直从事生化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实用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定向培养)专业《生物化学》、面向个专业的《Discovery医学系列》选修课等等多门课程,年均教学400余学时。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的《实用生物化学》课程于201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多年来,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近5年主持教科规项目、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校教改项目各1项,参与省级、校级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其中3篇获学会级奖励;主编生物化学教辅书籍2本,参编1本。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学科竞赛获奖9项。 2007年至今,参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单考单招医学护理学科评卷工作。获教育部网培中心全国高校微课比赛二等奖,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优胜奖(最高奖),校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获奖3项。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或参与了8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参与获得卫生厅科研成果奖1项。近5年发表一作或通讯作者论文6篇,其中一篇论文在2013年The 1st Cell Death & Disease Symposium/The 4th Sino-British Workshop on Cell Death, Stem Cell and Cancer 上做大会海报。

岗长能及时跟踪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教学建设与教改方向,保持课程软硬件建设兄弟院校领先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巾帼文明岗建设规划,使之更好地服务师生和社会。

四、教学工作

1. 合理的课程设置

目前,生物化学巾帼文明岗承担我校除检验专业外的各专业生物化学系列课程共9门,选修课2门,温州医学院成人教育药学、护理、临床、口腔专业专科和专升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2门课程。团队年授课1600余学时,人均270余学时,教授、副教授授课率100%。

2. 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

本教学团队以实用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为依托,在系部和学校的支持下。拥有生物化学实验实训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精密仪器室等实践教学平台。拥有PCR仪、凝胶成像系统、western转印系统、超高速冷冻离心机、低温水浴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先进仪器。

2013年为杭州然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筹建提供硬件平台,逐步建成融教学、科研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2011年、2012年生物化学实验获得校级优胜、示范实验室称号。

3. 教材建设贴合学生学习特质

近年岗员们主编教辅材料正式出版2本,副主编省重点教材1本,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2本。由于学生年轻活泼,对社会、对专业充满好奇,乐于探索,因此在编写风格上以明快、简洁为主,大量运用图片等形式,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一改以往教材呆板枯燥的形式。

4. 教改成绩显著

近5年岗员们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项,省教科规项目、校教改项目各1项,参与省级、校级教改项目3项。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发各类教学软件和实践平台,各级竞赛获奖2项。团队中的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获得省级、学会级校级荣誉7项。

岗员们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善于开拓思路总结经验,近5年,发表第一作者教改论文10余篇。以上教改论文中省级、国家协会级获奖3次,2篇论文获大会宣读的机会,实现了岗员们的教学理念与兄弟院校的同行们沟通交流的目的。

5. 学生科研成果斐然

岗员们在时间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综合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学生科研项目。近5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很好的成绩。指导护理专业学生省级科研立项1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校级立项1项,均已顺利结题。指导学生参加省级竞赛获奖7项。尤其是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每年的比赛历时半年,为命题科研项目,注重学生科研的过程。王黎芳副教授、杜蓬讲师带队参赛,入围决赛并获奖,实现了专科院校参赛获奖零的突破。2013年刘小香讲师和王黎芳副教授继续带队参加浙江省第五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二等奖。王黎芳副教授入选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专家评委。

自2009年起,孙爱华教授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指导硕士研究生4名,毕业1名,在读硕士生3名。

五、科研工作

多年来,生物化学巾帼文明岗始终坚持科研促进教学、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因此在搞好教学工作地同时,注重抓好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岗员们的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团队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近3年培养硕士研究生4人。目前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厅局级1项。获得科研成果奖3 项,公开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46篇,其中SCI论文9篇;参加各级学术会议交流10余人次。

团队特别注意将科研成果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特别是实验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举办科研讲座或专题报告,近5年团队中每位教师都面向全校师生做过一次以上的学术讲座。

六、社会服务

依托本岗优秀的人力资源和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技术优势,成员们积极开展各类技术服务,主要针对兄弟院校和在行的生物技术公司,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利用实验实训平台硬件设备参与组建生物技术公司1家,目前正在洽谈具体的校企合作模式。教师们在社会服务过程中,积极将服务成果转化为科技生产力,杜蓬讲师获得专利3项,孙爱华教授获得专利1项,目前正在产业化过程中;另有4项专利在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