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程思政纲领 推进立德树人教育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2021年6月4日,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再次邀请马克主义学院副院长何菊仙同本学院的老师们共同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努力为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迈上新台阶作思想准备和能力提升。
首先,基础医学和法医学院的4位老师分别介绍了各自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实施方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各位老师根据课程特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把家国情怀、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科学精神等内涵,以不同形式融到课程讲授过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于课程思政的总体把握、思政内涵自然融入课程教学还存在一定困惑。
马克思主义学院何菊仙副院长从课程思政总体设计切入,提出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思政教育目标,课程思政总目标与各个章节的思政目标形成逻辑关系。可以在一定的高度上提炼课程的核心价值,注重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等内涵的体现,比如可以树立学科、专业或者行业等领域的标杆人物,引导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同步提升,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她认为,“课程是菜,思政是盐”,在课程教授过程中,要将思政的内容与学科教育融为一体,在完成教授课程内容的同时,融入思政的内涵以加强教学效果,而不能为了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课程教学效果要与思政教育效果同频共振。同时,她建议不同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政设计,比如全科素养教育时可以强调系统观念、病理学教学时可以融入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观点,这样能够更好地达到课程思政效果。
“课程思政”是党中央对课程德育的政治提升。通过这次研讨会,我院老师们对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后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课题的设计和撰写有了更明确的思路和方法。我院王珏书记提出,在学习百年党史之际,可以将党史故事中的人物事迹运用于课程思政教育,达到党史学习与课程思政完美结合,更符合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文:孙丽娟,图:午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