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千年文脉 厚植育人初心——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分工会西溪湿地春游活动侧记
春和景明,惠风和畅。4月19日,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分工会组织教职工赴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开展春游活动。活动以"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为主线,在千年湿地画卷中感悟精神传承。
清晨的烟水渔庄薄雾氤氲,老师们漫步于纵横阡陌的水道间,随风摇曳芦苇与白鹭相映成趣。在深潭口百年香樟树下,法医学老师围绕古树年轮饶有兴致地讨论道:年轮如同司法鉴定的生物标记,记录着岁月真实的痕迹。跨学科的思维碰撞与盎然春意交织,迸发出独特的学术灵光。
午后暖阳中,队伍行至本次行程的精神高地——蒋相公祠。这座始建于北宋的祠堂,承载着蒋氏三兄弟"持秤心、存良意"的百年商训。当讲解员述及蒋崇仁兄弟坚持"收粮必以斗,售粮不抬价"的事迹时,参观的老师感慨道:这与希波克拉底誓言异曲同工,都诠释了职业操守的永恒价值。
教师们驻足于镌刻《蒋氏家训》的碑廊前逐字研读,"宁奉公而贫,不营私而富"的箴言引发热烈讨论。生理学教研室主任结合近期学术诚信案例谈到:"这家训对科研工作者同样振聋发聩,提醒我们既要守住实验数据的‘公平秤’,更要端稳教书育人的‘良心秤’。"法医学教研室更从"斗斛出入,不欺乡邻"中提炼出司法鉴定的核心精神,现场展开"古代商德与现代法医伦理"的微型研讨。
活动尾声,蒋侃侃老师望着青瓦白墙的祠堂总结道:"西溪湿地不仅是生态保护的典范,更是中华美德的活态课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像蒋氏先贤守护公平秤般恪守职业伦理,也要以湿地生态系统般的整体性推进学科建设。"
暮色中的西溪波光潋滟,恰似师者眸中的思想光芒。这场踏青之旅,既是对"绿水青山"生态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成为赓续文化基因、淬炼师德师风的精神洗礼。当医学求真的追求,邂逅千年湿地的文明密码,终将孕育出立德树人的丰硕果实。
图文/陈凯
审核/银国利
终审/叶夷露